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文件 > 县政府文件 > 政府办文件

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武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4-12-31      来源:宁武县人民政府网

 

 

  

  宁政办发〔2024〕63号

 

  

  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宁武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
  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办、局,县直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23〕80号)精神和忻州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工作安排部署,提升我县城镇化发展质量,以城带乡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立足我县城镇化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大芦芽山”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县城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特色集镇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关键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为打造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完善生态功能区为重点,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结合我县城市建设工作实际,提升县城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实施水平,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抓手和突破口,全力以赴补齐宁武城市基础设的施短板,让城市生态功能更加完善、品位进一步提升。
  (三)目标任务
  县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市政设施比较完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显著增强,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各具特色的县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8年,城镇化率由目前的56.5%上升到60%以上。
  二、工作内容
  围绕“大芦芽山”发展理念,坚持“城乡并重、同步发展”,统筹推进八项工作,全面实现我县城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坚持安全为先,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1.健全城乡风险防控体系
  提升城乡防灾韧性水平,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提升我县防灾减灾水平,实现地质灾害智能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健全灾害监测体系,有序搬迁地质灾害区、采煤沉陷区居民。建立健全灾害区域综合风险普查机制,掌握区域风险隐患底数,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的早期识别和验证。利用栖凤公园、体育场、人民广场等各类公园广场以及各学校操场等开阔空间,开展避难场地建设行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制,在县级层面,完善跨部门的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协调体制,统一协调我县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提升应急物资实物储备能力,科学制定储备计划,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和品种,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库布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社会协同。按照《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供水管网需配套安装消防设施。(县自然资源局、县教体局、县应急局、县消防救援大队)
  实施县城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以国道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区域疏散救援通道,以凤凰大街、滨河路、人民街等城市干路网为基础的城市疏散救援通道。2025年完成市政道路、公园广场、园林绿地及附属路灯、窨井、雨污排水设施等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安全普查,摸清县城基础设施数据底数。2028年统筹建设完成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管平台,将监管信息引入应急指挥平台,完善风险隐患应急处置体系,推动实现从监测、分析、预警、派单到处置的闭环管理。(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应急局、县公路段)
  加强“三区一村”风险防范。将“三区一村”(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范围纳入我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更新区域。针对“三区一村”(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建筑破损老旧、道路街巷狭窄、基础设施老化、外墙保温材料裸露以及私拉乱接、私搭乱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等引起的消防、疏散、卫生、抗震防灾等安全隐患,严格落实防震防灾、紧急疏散等规定要求,提升安全韧性水平。积极争取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的中央预算内资金。到2025年底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凤凰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局、国网宁武供电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县融媒体中心、长途线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
  防范建筑和市政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持续推进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充分认识棚户区(旧城区、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对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一次性规划,分批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从顶层设计、高质量发展、调整房地产供给结构的角度谋划棚户区(旧城区、城中村、危旧房)改造,有效增加住房供给。对集中连片进行改造的,要求配建保障性住房。结合2022年经营性自建房鉴定结果和2023年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销号工作成果,2024年全面完成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和验收工作。(县住建局、县应急局)
  2.加强县城内涝治理
  健全城市防洪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严格落实汾河、恢河、洪河等用地范围;开展防洪工程设施和雨水防涝专项规划编制,确定防洪标准,明确防洪设施用地布局要求及关键技术指标,并将确定的保护范围落实到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严禁随意调整防洪排涝设施用地。2024年开工建设恢河主干道防洪能力提升改造项目,2025年底完成,总投资5.6亿元,治理河道10.8公里,新增堤防11.4公里,跌水堰22座,交通桥两座、飞虹桥一座。此外,积极争取资金,逐步完成乡村主干排退水渠升级改造,提高乡村防洪排涝水平。提升县城恢河段以及杜庄河、北关河、岭沟河、街板沟河、大河堡村虎进沟、西沟等重点路段防洪能力提升,保障县城行洪安全。(凤凰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汾河治理事务中心)
  推进县城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水利措施、城市管网及其它措施的衔接,全面推进县城雨污管网分流改造,保障县城雨水顺利排放,污水应纳尽纳。在2024年完成雨污分流改造2.1公里的基础上,分期继续开展雨污分流源头治理及现状雨污管网混错接点排查整治工作。从2025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对城区内的管网进行更新改造。第一条管网是中心城区雨污管网分流改造,一期从2025年开工,2027年完工,投资3.6亿元,重点对13条主街巷进行雨污管网分流改造;二期2026年至2028年,投资2.8亿元,对12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三期2027年至2028年,投资8000万元,对10个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进行分流改造。第二条管网是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从2025年3月开始,2026年完成,投资1.4亿元,对县城内38.6公里供水管网进行漏损治理。第三条管网是供热管网更新改造,计划投资1.57亿元,对供热一网14.4公里和二网支线30.8公里进行更新改造。第四条管网是县城西北片区新建供热管网,计划投资5000万元,对县城西北片区新建供热管网,同步实施雨污管网分流建设。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争取到2028年,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县住建局、县财政局)
  3.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强化乡镇水源地保护,持续开展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供水水质。结合巩固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推动全县农村饮水工作提档升级。县城周边和凤凰镇周边村庄首选延伸供水管网;以凤凰镇、阳方口镇、东寨镇三个乡镇为中心,覆盖周边乡镇村庄扩大供水范围;结合县城雨污管网更新改造,大力推进县城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同步推进县城供水管网漏损治理,2027年县城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5%以内。(县住建局、县供水公司)
  有效推进城乡污水处理系统规范运营。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东寨污水处理厂和阳方口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营,启动宁化镇污水处理站和石家庄镇污水处理站,2027年基本健全完善污水收集处理治理体系。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与供水、水系整治、农村道路建设、农业生产、文旅开发等有效衔接,一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鼓励将汾河两岸地域相邻的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宁化镇污水处理站和石家庄镇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有效改善入汾水质,为川湖屯断面达标提供保障。制定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详细规划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案,深入开展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整治。(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宁武分局)。
  加快城乡燃气一体化建设。在逐步推进天燃气管道覆盖的基础上,加强设施设备巡检维护力度,基本补齐燃气设施设备安全薄弱环节和短板。2025年推进瓶装液化气标准站建设,建立健全燃气安全长效机制。(县住建局)
  完善县域公路基础设施。以实现乡镇通达县城为目标,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县城与朔州市、忻州市、原平市、神池县、静乐县等相邻市县的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公路路网提升建设。2024年,完成北沟滩—岢岚界12.21公里旅游公路,石湖河—阳方口6.64公里旅游公路,怀道—东马坊28.6公里。2025年,完成29.7公里长城板块旅游公路忻州市宁武县东寨—石家庄段公路改建工程,完成马家湾—石湖河6.2公里,大福滩—西岭3.85公里,袁家窑—寺儿岩7公里,东庄—歹口12.2公里,大庙—东黄线12公里;到2026年,完成国道241宁武县城过境公路改线工程13.4公里,进一步彰显城乡融合发展作用。(县交通局)
  优化县城道路系统。按照“小街区、密路网”的原则,织密县城支路,开展道路微循环改造,打通西二街等“断头路”,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站点、公交专用车道等建设改造,完善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体系,构建级配合理、适宜绿色出行的县城道路网络。按照“建筑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道路路内停车为补充”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停车泊位,补齐停车设施短板。(县住建局)
  推动两条过境铁路改造建设。一是朔黄铁路小半径改造,项目总投资13.1亿元,改建线路5.74公里(双线),其中:新建隧道2.9公里,新建桥梁1.14公里;二是宁岢铁路线K3+850道口改造,项目约投资5500万元,改造后可有效缓解铁路过境安全问题。(县住建局、国能朔黄铁路扩能工程建设指挥部、太原铁路分局)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探索编制实施县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专项规划,并在实用性村庄规划和各类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中,统筹规划乡村供水、燃气、供热、污水、排退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县城供水、供气、供热、环卫等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城镇地区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构建“城乡统筹、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科学高效”的城乡基础设施网。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与财政事权责任相匹配的投入机制,合理确定管护运行模式,鼓励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化机构,提高管护水平,保障城乡基础设施持续高效运营。(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宁武分局)
  (二)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城乡生态环境提质增优
  4.实施县城生态修复工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县城建设融入自然。修复破损山体、污染水体,完善县城生态系统,提升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水平。落实地质灾害、采煤沉陷区整村搬迁后原村庄生态恢复治理。开展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治理。(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宁武分局)
  5.深化水土气环境污染防治
  锚定“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目标,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结合黄河流域警示教育披露问题整改,动态清零“散乱污”企业,坚决治理扬尘污染,以汾河、恢河流域为主线,加强两岸生态环境治理,有效提升水质,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聚焦“一泓清水入黄河”,紧盯“源头、路径、终端”三个环节,逐年推进生态化治理工程,加强川湖屯断面入汾河、梵王寺断面入恢河水质提升,强化重点河渠入河排污口监管和农业节水灌溉管理,确保两个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做好“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用地要素保障,扎实做好项目选址前期工作,引导项目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少占或不占耕地,节约集约用地。持续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确保工程按时完工。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整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水质达标后再排放,进一步提升尾水水质,各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达标排放。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一是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强化中重型柴油货车路检路查,严格非道路移动机械管制;二是深化扬尘源污染防治,开展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实施工地分级管控,加强道路扬尘污染治理;三是深化工业源污染防治,加快企业升级改造,深化臭氧污染治理;四是深化燃煤源污染防治,持续巩固清洁取暖成果,常态化开展清洁供暖“回头看”和散煤清理行动;五是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积极响应和严格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协调各部门开展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调度令要求加强建设用地安全管理,建立部门联动监管机制,确保我县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实现有效保障。(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市场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能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宁武分局、县交警大队)
  6.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鼓励华润电厂、清扫夫环卫公司提升县城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水平,将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得到有效利用。到2027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县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宁武分局)
  7.提升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水平
  以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置为重点,全面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持续推进收集、转运、处理闭环运营的工作模式,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到2027年,县域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占比达到100%。建立健全我县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处置率达到100%。(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宁武分局)
  8.持续推进清洁供暖工作
  在2022年清洁取暖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巩固清洁取暖改造成果,紧紧围绕让农户用得起,用的好的目标任务,切实保障群众清洁取暖。(县能源局)
  9.发展绿色低碳交通
  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生态化改造,2026年全县公交车全部实现新能源化。重点推进出租车新能源化发展。积极推动中广核忻州宁武100MW农林光互补发电项目,力争2024年底全容量并网发电。(县交通局、县能源局)
  10.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在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中,从源头上严把项目准入关,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城镇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项目评审中,引导项目单位加大对绿色低碳方面的比选,通过比选提出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到2025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公共建筑优先使用钢结构,推广节能门窗、绿色建材、绿色照明等建筑应用,全面推行绿色施工,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持续推进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广使用空气热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推动完成新建建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比例提升目标。(县住建局、县行政审批局、县能源局)
  (三)坚持产业优先,推动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高效培育
  11.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梯次推进毛健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宁武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在野生毛健茶的基础上,建立毛健茶培育基地,构建毛健茶种植、收购、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走出毛健茶规模发展之路。打造万亩莜麦种植基地,扶持小杂粮加工产业链,建设小杂粮加工基地,带动农民增收。以薛家洼乡高崖上村为试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局、县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心)
  培育文旅融合产业集群。依托宁武旅游资源禀赋,开发“大芦芽山”,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加大芦芽山、万年冰洞、汾河源头等景区的开发力度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补齐宁武文旅供给短板。(县文旅局、宁武县大运华盛集团公司)
  12.提升产业平台集聚功能
  打造产业集聚平台。积极做好省、市重点产业链重点任务,强化“链长”统筹作用,培育重点产业链,积极组织企业申报“链主”、“链核”企业,发挥“链主”企业优势带动能力。聚焦设施农业,打造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心)
  补齐县城产业平台公共配套设施短板。重点围绕优化提升一站式便企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建立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线上、线下“全代办”制度,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集约化办事、智慧化服务新突破。(县行政审批局)
  13.增强县城“烟火气”
  加快县域商业建设。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高标准建设和改造县城商贸综合体和乡镇商贸中心。到2026年,力争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乡镇商贸综合体(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基本实现县、乡镇、村商业体系格局。(县工科局)
  打造县城消费场景。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引导核心商业街提档升级,提升品牌购物、美食品鉴、休闲娱乐等能力。重点打造东寨镇芦芽大街、县城水口门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到2027年,进一步支持商业街区开展软硬件改造提升,拓展县域商业消费新场景,打造具有宁武特色的消费名片。(东寨镇人民政府、县工科局、县文旅局、县住建局)
  14.完善城乡流通体系
  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县域企业与邮政等快递物流公司开展市场化合作,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试点盘活村级供销社资产,推动物流快递统仓共配,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推进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2025年,进一步依托县邮政公司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有效发挥县邮政公司“宁武县智慧快递仓配中心”和“乡镇仓配运营中心”等物流关键节点作用,完善仓储、分拣、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设施,增强对乡村辐射能力;2026年,实现县城有物流配送中心、各乡镇有仓配运营站点、村村有快递服务点的格局,拟建设多功能智慧县级物流运营中心;到2028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产销衔接、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内畅外联的物流网络,全面构建全产业链、全生态的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现代数字物流创新体系。(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工科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中国邮政宁武县分公司)
  完善冷链物流设施。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
  着力打造乡村e镇,搭建公共服务中心,强化硬件设施保障。探索新兴营销手段,拓展产品营销渠道。培育引进电子商务企业情况,联合举办线上线下营销活动,以此培育和引进更多优秀电商龙头企业入住。(县工科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
  (四)坚持服务为先,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
  15.努力构建高质量县域教育体系
  发挥现有的教育集团引领作用,继续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运行好现行的学区制度,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构建高质量县域教育体系。(县教体局)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统筹资源配置和入园需求变化,2024年托育中心启用;配套提升县城五个幼儿园办学水平,到2027年形成“一园一品”的多样化办园格局,全面促进县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到2027年,持续严格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准入制度,全面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依托乡镇中心园办好乡村幼儿园,持续实施乡镇中心园达标工程、镇村一体化管理,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通过与省市名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经验交流、跟岗学习等多种形式向优质园所学习,充分发挥龙头园示范引领职能。到2027年,统筹优化乡镇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持续开展集团联盟共建,全面提升乡镇中心园办园质量,辐射带动乡村幼儿园发展。(县教体局)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加强学校扩容提质,重点打造宁武一中、宁武二中、宁化中学、实验小学、东关小学、西关小学优质均衡发展;依托忻州附中,进一步提升阳方口中学教学质量。2024—2027年,继续深入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校际教育资源的双向交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县教体局)
  推进县城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持续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运行管理集中、资源共享、教研协作、模式同步的集团模式,追求特色办学,稳步提升高考升学率。(县教体局)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展产教融合,促进产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合作。 2026年初步建立信息平台,到2027年,信息平台投入使用,分享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信息,促进资源整合,实现产教融合的良性循环。完善课程体评价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职业教育机构的监管和评估,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到2027年,较为稳定合作3-5家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让企业参与到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和评价体系中,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对接。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就业。(县教体局)
  16.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提升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积极争取资金重点扶持“一老一小”机构建设,扶持公办养老机构和公办托育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支持县级医院设施设备建设,补齐能力短板,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重点推进在建项目建设,2024年东城区医院完工并投入使用;三年内,争取在东城区新建一所标准化中医院。(县卫健局、县医疗集团)
  全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健全县级医院与省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制度,县级医疗机构要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培养、临床进修、学术交流、在职学历提升和紧缺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同时,要合理调整和配置医疗资源,健全医院科室设置,加强“名科”建设,树立“专科”品牌。县中医院要争取同至少2家三甲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建设中医康复、脾胃、治未病、针灸、心肺病、肛肠等中医优势专科。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推动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通过对口支援、千医千村牵手、巡回医疗、基层能力提升培训等途径,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和能力提升。不断改善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条件,对所有村卫生室提档升级。各乡镇卫生院要围绕自身承担的业务,打造全专结合、医防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安疗结合等服务样版。(县卫健局、县医疗集团)
  17.完善养老托育设施
  提升县域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一是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升级。开展敬老院质量提升和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实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完成服务设备设施升级、环境氛围改善等工作,进而全面提升机构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乡镇区域养老中心,扩大社会力量养老服务供给。2025年启用福乐园养老院项目。(县民政局)
  补齐托育服务设施短板。严格落实社区生活圈托育设施的配建要求,新建居住区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求,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托育服务设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公共活动区域设施,为婴幼儿照护服务创造安全、适宜的公共环境。2024年启用婴幼儿托育中心,带动县域整体托育服务水平。(县卫健局)
  18.健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健全乡镇就业服务站功能,推进村(社区)就业社保服务网点建设。继续完善县公益性零工市场,为用工主体和零工人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向全县范围内展开。2024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58人,到2025年,推进村(社区)就业社保服务网点建设,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实现就业社保服务对县域群众全覆盖。(县人社局)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技能富民战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山西”建设,全面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落实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发挥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等培训主体积极性,针对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普惠制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2025年,计划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人。(县人社局)
  健全多层次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农民工积极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巩固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做好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工作。健全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以特困供养、城乡低保、残疾人救助、孤儿与事实无人扶养儿童救助、80岁以上老年人救助为主,以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辅,以慈善救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困难退役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庭医疗救助工作、转业军官和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从2025年开始,逐步加大保障房力度,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到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实行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并举,保障县城新增人口基本住房需求,继续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筹建进度。(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残联)
  19.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均衡发展。面向实际服务人口,有效利用宁武县图书馆、文化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夯实文化繁荣基础,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县文旅局)
  增强全民健身服务设施供给。优化全民健身服务资源布局,落实健身服务场地规划,进一步补齐县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短板。广泛开展田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赛事,重点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形意拳、太极拳(剑)、跳绳、踢毽子、门球、象棋、健步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真正把赛事活动搞活、搞多、搞出特色,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参与度。到2025年,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短板得到补齐,行政村(社区)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进一步优化提升。(县教体局)
  20.完善社会福利设施
  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残疾人补贴对象覆盖面。完善残疾儿童筛查救助和成年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康复救助服务向社区延伸。为不能独立生活而家庭又无法给予充分照料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为具备改造条件,有无障碍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2024年启动建设乡级公益性公墓,2025年建设县级公益性公墓。(县民政局、县残联)
  (五)坚持品质为先,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更新
  21.营造城镇山水交融宜人空间
  优化城镇空间格局。依托恢河河道提升改造,加强城市设计引导,构建城镇景观轴线和视线通廊,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格局和风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与人口密度匹配度。加强城镇空间尺度管控,合理设置街区单元规模和街道宽度,优化城镇建筑布局,科学控制建筑高度,加强重要建筑设计备案管理,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围合适宜的空间环境。(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
  构建蓝绿空间系统。完善龙山公园、栖凤公园体系,建设飞虹桥步行道、自行车通道,构建级配合理、网状贯通的绿道网络。依托恢河河道等城市水系,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蓝道网络。加快推进县城小街小巷和小游园的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到2027年,建成包容连通的城市绿道、蓝道网络。(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
  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塑造“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美丽街道和公共空间。系统梳理街巷边角地、居住区空地等各类小微空间,“插花式”植入休闲游乐、体育健身等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提升生活环境质量。到2027年,打造一批美丽街道,提质一批重要公共空间,更新一批小微空间,城镇环境品质和居民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县住建局)
  22.有序实施县城更新
  坚持留改拆并举,采取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方式实施县城更新,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更新模式。结合朔黄铁路小半径改造项目,计划从2025年开始,用3至5年时间,分年度对上河南和下河南片区、刘家园片区、延庆街片区、万佛洞片区、岭沟片区五个片区实施棚户区改造,彻底让县城中心城区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水平明显提升。统筹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配建,补齐设施服务短板,带动周边片区品质提升。(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
  23.完善县城居住功能
  坚持职住平衡,合理布局新建住宅。落实《宜居住宅建设标准》,打造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宜居住宅项目。鼓励支持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持续改善老旧小区居住条件。推动物业服务市场化,支持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接管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工作,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落实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主体责任,推动实现业委会(物管会)全覆盖。(凤凰镇人民政府、县住建局、县行政审批局、县党群服务中心)
  24.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能力。加快推进东寨镇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提升辐射带动旅游发展能力。实现东寨镇镇区功能与品质“一年一个样、三年小提升、五年大变样”。在已经建成东寨、宁化、石家庄、阳方口四个镇区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推进污水收集管网逐步向周边乡村延伸。同时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率。(东寨镇人民政府、县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宁武分局、国网宁武供电公司、县供水公司)
  改善农村整体住房条件。大力开展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保障农村住房安全,实施农房抗震改造试点。加强农房设计指导,提升农房建设品质。结合241国道改扩线工程,在东寨镇、宁化镇、石家庄镇建设一批功能现代、成本经济、结构安全、风貌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示范引领带动县域农房逐步提升到现代化水平。(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交通局、住建局)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巩固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成果,持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引导农户自觉进行日常管护,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确保改建厕所用得好、用得久。积极引导具备农户进行农村厕所改造。推动旅游厕所规范化、标准化进程,旅游景区按照标准建成水冲式厕所。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县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全面摸清我县各村黑臭水体情况,理清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主要类型、排放方式等,同时对各村人口居住的密集程度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在充分了解各种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切实改善乡村面貌。(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市生态环境局宁武分局)
  (六)坚持保护为先,推动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25.构建县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持续开展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公布,做好挂牌测绘建档,建立涵盖各时期各类型保护对象的保护名录。探索编制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健全文物保护、传承、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开展非遗项目升级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名录体系。加大二马营村、西沟村、王化沟村、小石门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和宁化村、王化沟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力度。2024年底,形成规范完善的乡村地名命名更名、备案公告和采集维护的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乡村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地名赋能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地名公共服务的全面覆盖。(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
  26.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开展全国文物第四次普查工作和非遗资源调查,进行不可移动文物和县级非遗项目的认定和公布工作。加大文物修缮保护力度,完成长城旧址、庙宇、鼓楼戏台等文物保护项目。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前介入城乡建设工作机制,严格拆除管理,加强建设管控和设计引导,延续历史文脉,塑造特色风貌,推动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县住建局、县文旅局)
  27.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完善城乡文旅服务体系。构建县域系统完善的旅游公路路网,提升旅游公路标准,文旅部门牵头打造“大芦芽山”文旅项目,构建彰显区域文化特色、融入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展示线路。2024年,完成北沟滩—岢岚界12.21公里旅游公路,石湖河—阳方口6.64公里旅游公路;到2025年,完成29.7公里长城板块旅游公路忻州市宁武县东寨—石家庄段公路改建工程。到2027年,逐步提升旅游公路沿线配套服务设施,促进我县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坚持项目支撑,与苏商集团合作,制定《芦芽山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8年)》,围绕景区景点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冰雪经济等方面,计划投资30亿元分批次实施农、文、交、旅项目,加快推进融合发展,聚力打造特色旅游名片。(县交通局、县文旅局)
  (七)坚持智慧为先,推动城乡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28.提高城乡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健全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深入实施城乡警务战略,积极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按照“一区一警两辅”和“一村一辅警”标准,推动机关警力向派出所前置,派出所警力向村(社区)前置。(县公安局)
  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完善城市指挥中心建设,升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整合部门资源,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县城运行“一网统管”。(县住建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
  创新智慧场景应用。在数据底座能力支撑下,以群众有获得感场景为突破口,通过整合媒体资源和政务数据,推进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公安、智慧应急、智慧养老、智慧人社、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建设,全面提升智慧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发展智慧文旅、智慧园区、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赋能等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智慧养老解决方案,优化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加强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全面提升城乡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水平,争创新型智慧县城。加快建设智慧公交管理平台,推进智慧公交系统建设,提升公交运营服务管理水平。推进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用信息化赋能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政务服务窗口规范设置及业务标准化运行。推进智慧应急建设,在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终端设备,扩大监管区域,升级指挥平台信息处理系统,规范和拓展运用场景,实现与应急部、省、市四级联调贯通,有效统筹整合全县防汛抗旱、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煤矿安全监管、危化安全监管、护林防火、救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各项监控、调度和指挥职能,为全县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提供反应灵敏、协同联动、高效调试、科学决策信息化和专业化支撑。依靠信息技术支撑,补齐“互联网+执法”、应急指挥通信、复杂场景救援能力短板弱项。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晟元蔬菜水产批发市场建设,搭建蔬菜产业“一张图”和蔬菜线上销售平台,实现“智能菜篮子”。积极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农业农村,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建立乡村数字化管理系统。(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局、县行政审批局、县融媒体中心)
  持续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应用,创建智慧校园,推进智慧教学端“听评课,在线课程,教师画像”和“全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的建设,实现全县所有班级,全体教师常态化使用。加大“三个课堂”的应用推动,2024年—2027年,“三个课堂”活动及连片教研活动要覆盖全县所有学校,实现常态化应用全覆盖。(县教体局)
  29.深化基层综合执法改革
  持续深化乡镇(街道)改革,构建完善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持续探索下放行政执法权,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与县直行政执法部门案件移送及协调协作机制。选定凤凰镇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试点,2025年形成可借鉴推广的典型经验。(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委编办、县司法局、县财政局)
  30.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维护制度
  完善城市维护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制度,加强城市维护资金的统筹安排,健全城市维护标准定额,发挥好城市维护资金对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保障支撑和引导推动作用。以城市维护精细化项目为基础,开展综合养护试点,打破行业条块分割,打包实施综合养护和管理。加大对社会资本参与县城维护的政策扶持力度。结合省、市、县财政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划分,加大对财力相对薄弱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县财政局、县住建局)
  (八)坚持统筹为先,推动联动有效的体制机制务实创新
  31.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放宽落户政策,畅通落户渠道,逐步疏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堵点。进一步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转化落户,实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为落户人员办理配偶、子女、父母户口随迁,不断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的完善和保障,确保农业转移人口户口迁移工作扎实有效。提升新市民归属感,鼓励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参加文化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全面融入城市生活。(县公安局、县民政局)
  32.建立人才和科技成果下乡激励机制
  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继续实施引进人才战略,选拔录用一批优秀高校大学生进入“三农”队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扎实开展农村“领头雁”和“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全面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技能持证率达到90%以上,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广应用农业新型技术装备,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支持人才回乡创业创新,建立人才回乡信息库,落实落细人才就业创业支持政策,重点在就业创业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多实惠。2027年建立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激励机制。积极做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招聘计划的申报工作,为更多有志回乡创业,提供就业岗位。2025年拟招聘一批特岗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服务期内的三支一扶、特岗教师,使他们来的了、留的下。(县教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
  33.完善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推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提高土地集约节约效率。推进“标准地”改革,完善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鼓励新产业新业态利用存量用地,探索土地收储利益共享机制。审慎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县自然资源局)
  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县农业农村局)
  34.创新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
  积极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燃气管道、供暖管道、地下雨污管网分流、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加强对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项目调度,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县发改局、县住建局)
  三、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县级层面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统筹推进,设立工作专班,由县住建局会同县发改局共同牵头负责专班日常工作。县直各有关部门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围绕本领域重点工作在政策制定、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各乡(镇)、部门强化主体责任,科学把握县城建设时序,先易后难、层层递进,切实推动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二)坚持策划先行,突出规划引领
  高标高质进行策划,科学把握县城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制定城镇化发展策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展县城规划编制,优化完善各类功能空间和支撑体系布局,推动存量空间提质增效。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县城、县域的突出问题和重大短板,谋划行动举措、基础骨干项目。对标一流,精心做好项目设计,高质量组织实施。
  (三)夯实项目支撑,打造示范标杆
  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我县要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及早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城市体检评估制度,用好反馈结果,科学谋划储备项目,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基础骨干项目优先列入省市两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强化“人、地、钱”等要素供给,打造近期可见效的精品工程、标杆工程,以项目建设实际成效,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解读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调动各方参与县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政府、社会、群众同心同向行动,汇聚促进县城发展正能量。
 

 

  

 

 

  

  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30日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