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文件 > 县政府文件 > 政府办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7/2023-12269 | |
发文字号:宁政办发〔2023〕53号 | 成文时间:2023-09-01 |
发文机关:宁武县人民政府网 | 主题词: |
标题: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武县健康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管理 | 发布日期:2023-09-01 |
时间:2023-09-01 来源:宁武县人民政府网
宁政办发〔2023〕53号
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宁武县健康乡村试点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宁武县健康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9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宁武县健康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立足建设健康宁武、推动健康惠民新要求,提升乡村健康治理水平,有效控制村居健康危险因素,减少农村常见健康危害,提升村民健康素养,全面改善健康状况。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总体安排,经研究,决定在我省部分县(区)开展健康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乡村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乡村健康环境全面改善、乡村居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乡村健康生活全面普及、乡村健康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为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县6个试点乡村初步达到建设标准,打通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宜居宜业的健康乡村,让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协调联动。坚持发挥政府在健康乡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乡村居民主体作用,放励社会参与,推动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多方参与、合力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健康乡村建设要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道循乡村发展规律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律,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扎实推进。
健康优先,协调发展。将健康理念融入乡村规划与发展全过程,将健康乡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整体布局,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乡村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乡村良性协调发展。
(三)工作目标
经村申请、乡推荐,县统筹,综合考虑地缘位置、产业发展、政府支持、服务供给等因素,从全县12个乡镇遴选出阳方村、三岔村、大石洞村、坝沟湾村、宁化村、阳房村等6个村为健康乡村建设试点村。各试点村要结合自身实际,对标对表,有针对性地选取建设内容,重点予以推进,力求有所突破,打造健康乡村发展“样板村”,引领带动我县健康乡村建设工作形成“试点先行、梯次跟进、全面推动”发展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3年内完成我县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对标二级医院能力水平,到2025年全面落实完成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加强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能力建设,推动落实县政府主体责任,对照《山西省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推动村卫生室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到2025年基础设施设备和人员药械配备率达100%。乡镇卫生院采取多种帮扶方式覆盖服务数量少的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供给,每周一次到边远村卫生室巡诊。鼓励乡镇卫生院大力开展特色科室和专科病区建设,根指历史传承、医生专长、硬件基础,因院制宜打造品牌科室,到2025年完成50%以上的标准化建设。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急救转诊网络,覆盖农村地区服务半径10—20公里,实现急救调度中心、教护车与医院急诊室、发热门诊等实时无缝连接,到2025年急救转诊转运率达100%。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力争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力争村卫生室能够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做到“乡乡都有中医馆,村村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到2025年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比例达80%以上。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到2025年末,乡镇卫生院普遍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部分达到推荐标准。
(二)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多渠道进行人才培养,全面实行“乡招村用”招聘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医学专业且具有医师(助理)执业资格、距法定退休年龄14年以上的人员均可报考。将“乡招村用”政策实施范围由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扩大到所有县,将“乡招村用”招聘对象由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在岗村医扩大到新招聘大学生村医,引导大学生乡村医生服务农村、扎根农村。利用乡镇卫生院空余编制,逐年下达招聘计划,通过公开招聘,将考核通过人员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落实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引导乡村医生向执业化转化,逐步实现村医身份转变。全面落实村医岗位补助。从2023年1月1日起,按照常住人口100人以上的行政村“一村一室”的原则,给予乡村医生每月1000元岗位补助,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基本药物补助和一般诊疗费等各项收入,乡村医生年收入不低于30000元。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并加大激励和保障力度,给乡镇卫生院下放专业人员聘用权。除行政后勤人员以外,乡镇卫生院可以自主聘用3名以下医生、护士或医技人员。到2025年每万(农村)人口全科医师数达3.93人,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提高到45%左右,逐步形成以执业(助理)医师为主体、全科专业为特色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卫生规范化培训,建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交叉培训机制,顺畅公共卫生人才职业发展和晋升路径。
(三)提升乡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统筹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持续提升基本公卫均等化水平。落实县级医疗集团公共卫生责任,将医疗集团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情况纳入医疗机构年度绩效考核,同时纳入对医疗集团院长考核内容,集团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逐级考核,夯实乡村公共卫生服务。县医疗集团要积极组建健康管理与服务团队,着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合理调配相关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县域常住人口总数预算,由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确定资金分配方案,并经绩效评价后划拨县医疗集团及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强化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设,健全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制定完善乡村医增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乡镇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相关科室,村卫生室设置公共卫生室。加强村居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在村民委员会下设置公共卫生委员会,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切实做好“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加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精神,积极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强化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有关精神,根据《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为0—6岁儿童提供规范化、有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2名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员为核心,加大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帮扶力度。持续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和《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等培训,推动乡村医防融合服务能力。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力度,加强对0—6岁儿童、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的宣传和推广。
(四)提升乡村居民健康水平
2030年,健康乡村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乡村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显著降低。全面完善乡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普及应用,以家庭医签约服务为抓手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取务。持续开展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逐步提高覆盖率。深人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优先在乡村地区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落实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简称“两癌”检查),实施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组织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老年心理关爱4项行动,积极改善老年人健康问题。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变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随访、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动员社区组织、患者家属参与居家患者管理服务。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精神卫生机构对社区康复机构的技术指导。
(五)改善乡村健康环境
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整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强入户道路建设,构建通村入户的基础网络,稳步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出行不安全等问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3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5%以上。科学推进城乡清洁供暖。统筹推进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五大行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力争达到19%。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四分法”,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村庄数量达到4800个。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管理,支持偏运地区乡镇因地制宜探索小型化、分散化、无害化的就地就近处理方式,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和就地就近处理两种模式覆盖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4%。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充分发挥村“两委”作用,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享有健康环境”理念,营造乡村居民资助关心、参与环境健康的良好氛围。鼓励设立村庄清洁日,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利用公益岗位,合理设置人居环境整治管护队伍。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各地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绩效的重要内容。
(六)乡村健康生活普及行动
制定乡村健康公约和健康守则等行为规范,大力开展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活动。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爱国卫生运动,继续用好农村广播、文化大院、标语口号、互联网、新媒体等各种平台,利用家教家风建设、免费送戏下乡活动、婚丧习俗改革等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指导建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对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促进项目,针对村民的主要健康问题,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印刷材料、播放影像资料、设置宣传栏、举办讲座等形式,引导群众主动学习掌握健康技能,养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推进“健康知识进万家”。充分发挥计生组织网络健全、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以“让每个村居至少有一名家庭健康指导员,每个家庭都有一名健康明白人”为目标,依靠基层计生协工作者组建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深入乡村、深入家庭,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宣传动员群众应用健康知识进万家小程序,进家入户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乡村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乡村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力度,推动体育下乡,提高农民健身意识,扶持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普及化。
(七)发展乡村健康产业
以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抓手,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产业融合,围绕乡村健康旅游、乡村医疗康复、中草药种植加工等,探索发展乡村健康产业。乡村健康产业以产业园、产业示范区、康养小镇等形式发展,带动社会、生态、经济效益。通过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带动农村从业人员数量,通过相关技能培训促进农民技能提升,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积极挖掘我县乡土健康我号产业资源,助力宁武“土特产”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培育、提升壮大宁武特色健康产业品牌效应。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全面领导和政府统筹推进。积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独特政治优势,建立健全试点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直接抓,由分管卫健、乡村振兴、发改、财政、人社、医保等领导组成健康乡村建设工作专班,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统筹调配区域社会资源,主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工作合力。
(二)完善工作机制
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乡镇工作实施方案和奖惩机制,要将健康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纳入本乡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统一部署。
(三)加强投入保障
各乡镇要统筹各类资金,向试点村加大支持倾斜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形成合力”的原则,集中财力,为健康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实施方案报县卫健局和县乡村振兴局备案。
附件:健康乡村建设成效指标
1、健康乡村建设成效指标.xlsx
2、健康乡村建设成效指标.xlsx
3、健康乡村建设成效指标.xlsx
4、健康乡村建设成效指标.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