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文件 > 县政府文件 > 政府办文件

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武县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0-05-01      来源:宁武县人民政府网

       

    

  宁政办发〔202032 

    

    

  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宁武县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 

  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 

      《宁武县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430 

 

 

  

  宁武县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 

  高质量转型发展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晋办发〔20205和《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忻州市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忻政办发〔202041,着力构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金融等多要素联合共生共演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我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现就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认真落实省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全省实施“111”创新工程的发展机遇,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着力建设一批实验室及中试基地、着力培育一批高科技领军企业,重点加强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的培育、发展、建设工作,探索出一条具有宁武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为推进宁武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双轮驱动,瞄准我县重点产业集群的领域部署创新链,建立技术短板或弱项动态清单,加强战略谋划,按照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的思路,坚持系统思维、集成优势、创新资源,一体化组织产学研协同创新。 

  (一)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促进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绿色发展 

  围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突破工业废水、土壤农药残留、水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一批关键治理技术;重点推动煤矸石、赤泥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城市矿产开发利用能力;重点培育山西广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处理10万吨再生利用项目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筛选技术项目建设;重点推动行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 

  (二)推动技术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集群“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 

  重点围绕杂粮食品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集群、肉制品产业集群、饮品药茶产业集群、酿品产业集群、保健食品功能农产品产业集群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有关专家的交流合作,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促进农产品精细加工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农业领域高科技领军企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有机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小杂粮产业。合理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重点突出打造优势特色杂粮之乡,主推十大先进实用技术,建设五个以上杂粮规模高产示范区或村,认证10个以上三品一标杂粮产品,用好2个公共区域品牌芦芽山珍、汾源印象。同时采取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依靠科技进步,扩大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建设,发展50亩以上的高产示范片100个,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莜麦、黄黑豆 蚕豆、谷子等,重点推广有机旱作、秋季地膜覆盖、秸秆综合利用和健康养殖等综合集成技术。 

  2、大象生猪养殖。依托新大象生猪养殖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规划建设生猪养殖百村百场项目,三年内建成养殖场100个,带动100 个贫困户稳定增收。今年规划建设养殖场30家,养殖收益75%以上用于两类户利益联结,其余收益按照村集体经济收益相关规定进行分配。 

  3、中药材产业。推广种植道地中药材种植3.4万亩,今年按时令节点完成剩余30%的种植任务。重点推进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建成投产,带全县种植中药材,打造管涔山道地中药材基地。 

  4、食用菌产业。抓住食用菌发展的好势头,以打响芦芽山食用菌品牌为重点,通过扶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园区规模种植食用菌,通过食用菌深加工提升农副产品档次,增加附加值,丰富包装内涵,提高食用菌加工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5、药茶产业。抢抓全省推动山西药茶产业提质升级、打造中国第七大茶系的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毛健茶规模化种植、精细化加工、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今年建成年产300万株毛健茶种苗培育基地,仿野生示范种植1000亩,扩建3个传统工艺加工厂、新建1个现代工艺加工厂。三年内建成100个百亩茶园,抚育野生毛健茶1.5万亩,打造成全省的药茶基地 

  三、重点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宁武县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工作 领导组,强化统一领导,加强协调联动;围绕省市重点产业领域研究制定我县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动态清单;推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14项配套政策落实落地,实施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县政府一把手抓创新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形成各部门联动推进建设创新平台、实施创新项目、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的工作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牵头单位:县科技中心;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教科局、县卫健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  

  统筹布局各类创新平台。加强我县科技创新平台顶 层设计,构建布局合理、梯队衔接的创新体系。优化全县创新平台建设体系,以实现有效竞争为原则,提升对产业链、创新链的科技供给能力。面向制造业产业战略需求,建设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县科技中心;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教科局、县卫健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等 

  加快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全覆盖体系,按照统一组织、以县为主、分层分类、部门协同的原则,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创新服务,落实企业创新普惠性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激发企业在技术创新的积 极性,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全覆盖。实施高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对重点培育的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在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牵头单位:县科技中心;配合单位: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教科局、县卫健局、县农业农村局等  

  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引导作用,通过政府引导、税收杠杆等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激励企业、社会组织等以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资助、公益捐赠等途径投入研发,完善多元化研发投入机制。引导金融业加强创新支持。鼓励创新主体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排名靠前的给予适当补助。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县科技中心;配合单位:县工信局、县教科局、县卫健局、县金融服务中心等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促 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构建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发挥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作用,以首台示范应用为突破口,推动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整体提升,支持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示范项目。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争取省市科技计划优先给予的专项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县科技中心;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教科局、县卫健局、县财政局、县金融服务中心等  

  (六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19]313,统筹和抓实抓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支持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在我县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采用创新券方式,推动企业向新型研发机构购买研发创新服务。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方式,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服务。牵头单位:县科技中心;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教科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金融服务中心等  

  集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充分激活人才创新创造创 业的动力、潜力和活力,加快培育高水平人才队伍。聚焦创新型技术人才、创新型技术管理人才、创新型企业家三个层次,着力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对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把依托项目、基地培养人才团队的贡献纳入评价体系。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科技中心、县教科局、县卫健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等  

  推动科技开放合作交流。加强国际创新合作交流,支持企业在北、上、广、深等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科创中心,形成研发在外、生产在内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高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织开展行业领域高端论坛、学会、年会等学术活动,加强科技情报信息共享等交流合作。牵头单位:县科技中心;配合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教科局、卫健局等  

    

  附件: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清单  

 

 

  

  

附件: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清单.docx

关闭本页